傳統與現代敬拜 -- 敬拜的真諦












题:传统与现代敬拜(青少年与敬拜)
讲员:黄婉娴博士
日期:2008年8月9日
地点:新加坡神学院

引言:
今天我们是以华语来进行一场有关「青少年与敬拜」的座谈会,副题是「传统敬拜与现代敬拜」;我观察了海报的设计及联办的5个单位,我在想,题目中没有出现的潜台词是否是:「这是中文教会所关心的问题」?若单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角度来探讨,其实,英语或其它语言的教会也会面对同样的张力。另外,从海报的图案来看,是否意味着成年人身处于传统敬拜,而青少年人身处于现代敬拜?到底我们所要探讨的课题是什么呢?我想,今天所要探讨的课题可能包括了:
  • 解除传统与现代敬拜的张力
  • 改善中文教会的敬拜事工
  • 建立青少年真确的崇拜观
主办单位希望我能分享敬拜的真谛(敬拜学)这个题目,要如何在「青少年与敬拜」这个主题下来谈敬拜学呢?我将处理两个议题:
  • 什么是敬拜?— 敬拜要达到的目的及意义
  • 从青少年的语境谈敬拜 — 达到目的的途径

(1)敬拜是神主动—人回应的关系性行动
我们敬拜上帝,因为我们相信人是由上帝所创造的,因此让我们先回到原初的创造情景,寻找敬拜的意义:
  • 神是「关系性的存有」,人也被造为一个「关系性的存有」
  • 在人与周遭的关系中,最首要的关系是「人与神」之间的关系
  • 敬拜是神主动而人回应「神的主动」的行动

a. 对象与生命的态度
马丁路德说:「得着上主,就是崇拜上主。」若敬拜错误的对象,所使用的的敬拜元素很可能是包含了不正确的内容。若存错误的态度、心态及生命来回应真确的对象,即使我们表面上是敬拜神,也不能讨神喜悦。(撒上十五20-23)因此,敬拜是从生活上聆听上帝(的道)作为起点。

b. 救赎 — 生命的关系 — 与敬拜
人需要藉着基督来领受救恩,只有在获得救恩后才可能敬拜上帝。聆听上帝的道,就是相信并跟随耶稣(道成了肉身)。当撒玛利亚妇人向耶稣问及崇拜的问题时,她关心的是传统或外在的差异,但耶稣指出敬拜是关乎「生命的关系」(约四21-22)。然后,祂再说:「要用心灵和诚实拜祂」,「心灵和诚实」分别指「圣灵与真理」;我们乃是藉着圣灵重生,也藉着圣灵引导我们进入真理,而耶稣就是真理!因此,敬拜是人在获得救赎时开始。

(2)敬拜是神圣的规律
这神圣的规律是出自上帝的设定,是神圣的时刻,是人要在神面前安息的时刻。这是人在生活上、身体上、思想上、心灵上、以及关系上都需要的规律,是一生都要在其中的规律—一种让人平安以致能圆满的规律。上帝用六日造齐了天地万物后,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神赐福给第七日,定为圣日(创二1-3)。后来神要求其子民要纪念安息日,守为圣日(申五15;出廿8-11),到了新约希伯来书4章提到我们要藉着相信福音而进入那永恒的安息,像神一般完全的歇下自己的工。安息日的神学意涵非常丰富,在此列举数项与敬拜相关的意义:
  • 敬拜是我们要安息在神面前,再次欣赏上帝美好的创造(创一4,10,12,18,21,25),因此,我们要在敬拜中,安息在神面前,继续发现并欣赏其美好的作为,也为此感恩。
  • 安息在神面前,也是要歇下我们的工,记得祂是创造主而我们是受造的,祂在所有一切上都是主。这是身份上的dislocate(脱位)及relocate(重置)。

(3)敬拜是全然献祭
就如前面所言,神与祂子民的关系是神主动倡导的(创二15),人要回应神的供给,回应祂神圣的自我启示。献祭是崇拜里最先出现的正式元素(创四3-4),神子民以献祭)作为在崇拜时对神的回应。献祭是人类献身于神的表现,献上祭物与祭坛被认为是以色列人崇拜的基本元素,也是崇拜的心态、语言与礼仪。。
  • 神指示亚伯拉罕将以撒献上为祭的故事,说明神既试验又供应,是在主权自由下之全然顺服,以及信心的献呈与供应,是神子民的信心回应。
  • 旧约神的子民藉着祭司献上各种的祭,是表达某种人与神之间的关系状态,是要维系与神之间的良好关系。耶稣是大祭司也是祭物,祂将自己献上,使凡相信祂的人能来到神面前,维系与神的关系。
  • 在旧约中,神用血祭作为证明祂与祂子民之间关系的印记。在新约中,神以祂的爱子耶稣基督的献上成就所有的祭。今天,保罗要求我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我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罗十二1)

(4)敬拜是在耶稣事件中的纪念与盼望
真正的敬拜是建立在「耶稣事件」的历史基础上,因此包含了记忆(纪念),但它也包含了盼望(再来)。主耶稣的救赎事迹是我们敬拜的核心,成为我们信仰的共同记忆和盼望。耶稣的救赎事件的叙述/叙事,在旧约逾越节的叙事已经预表了(出十二章)。
  • 以色列人不断地藉着重述逾越节的叙事,来建构以色列群社的共同记忆。
  • 耶稣将自己最后晚餐的故事与出埃及时的逾越节故事串联起来,表明了一直以来所期待的末世的新的约,是藉着祂的死開始。
  • 在新约书信中這新的约对保罗而言(在林前十一23-25和林后三章),是用来联系基督徒信心的基础(林前十一25),也是他了解自己与教会救恩历史的关系(林後三章)。
因此,「耶稣事件」是我们今天在敬拜时的核心内涵;是在现在的时空,重演历史事件,记念历史事件,是心灵对历史事件的重演、记念、经历,以及从历史中的应许看见盼望。耶稣设立圣餐时就包含了纪念与盼望的因素。当保罗论到耶稣当初设立圣餐时,他就两次的提到主耶稣说:「你们如此行,为的是纪念我」、「直等到祂来」,包含了对主的纪念与盼望。在崇拜里,我们藉着语言、我们也透过动作,以可见的、可触摸的和实质的表征,表现历史事实。

(5)敬拜的时代节奏:E.P.I.C.
接下来我将透过E.P.I.C.这四个英文字母作为其中一个可供参考的方针,来设计崇拜的流程与内容,以及应用崇拜的元素,藉此帮助青少年明白与体验正确的敬拜观及意义。
  • Epic 原来的意思是「史诗」,是古代就存在的文学体裁。史诗是一种庄严的文学体裁,內容为民间传说或歌颂英雄功绩的长篇敘事诗,它涉及的主题可以包括历史事件、民族、宗教或传说。
  • 「史诗」这个词在现代语文中,多用來指虚构的文艺作品,其特点是背景庞大、人物众多,涉及大量的虚构地理,时间跨度大的敍事作品。
  • 由于「史詩」的文学特性具备了叙事性质,加上其文字含有丰富的美学及艺术价值,充满了想象、色彩与音响的特性。因此,教会可以运用这些特性来建构我们的崇拜,在不牺牲正确的崇拜意义与目的的情况下,又能帮助身受后现代思潮影响的人,明白及体验崇拜的意义。
Leonard Sweet 以这四个字母代表四种特性(刚好与上述所言的「诗史」的特性类似):
  1. Experience 经验
  2. Participation 参与
  3. Image driven 影像导向
  4. Connectedness 连结性
以E.P.I.C.为参考方针来设计崇拜,能帮助青少年弟兄姐妹在崇拜中:
  1. E: 经验圣经的教导;
  2. P: 参与圣经、历史、传统的情景;
  3. I: 藉影像世界明白与经历真理;
  4. C: 连结教会中其他年龄层的群体,在爱中落实信仰;连结大公教会的群体、宣教士与宣教工场;连结上崇拜的历史传统、信条、教义等。
结语:
我们要如何开始过一个以神为中心的E.P.I.C.生活?
让我们继续的探索,问问题,为问题寻找答案。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文章發表:崇拜設計之思與行~以「受難節」崇拜為例

崇拜禮儀中的詩班角色與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