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公會聯合詩班退修會



詩班:聖公會善牧堂/ 聖安德烈座堂
講員:黃婉嫻博士
日期:2007年11月3日(星期六)

I.崇拜的歷代發展

1.亞伯拉罕時期: 獻祭/聖約
  • 從創世開始,神就吩咐以色列民認識創造背後所涵蓋的敬拜意義。(創2:1-3)
  • 舊約的崇拜意義呈現在順服的行動上。割禮(創17:9-14),求告(創13:4),代求(創18:23),懇求(創24:12),許願(創31:13),獻祭(創31:54),十分之一奉獻( 創14:17-24)。
  • 獻祭表達一個敬拜的行動,這行動幫助以色列民用聖潔的裝飾(反映聖潔的心)與神相交。
2.摩西時期: 會幕/祭司
  • 神在西乃山與以色列民所立的聖約、神設立律法叫選民遵守。
  • 白天當雲柱移動時(晚上是火柱),帳幕就收起,約櫃擡在前面走,代表神同在;雲柱停時就紮好帳幕擡進約櫃,雲就充滿整個帳幕。
  • 神隨時隨處與他子民同在;敬拜不受空間與時間的限制。誡命中的禮儀,祭祀與節期,指導以色列怎样敬拜耶和華。
3.大衛與所羅門時期:聖殿
  • 聖殿成為以色列人的中心聖所。大衛委派專人主持崇拜儀式並成立專職音樂隊伍;詩篇成爲崇拜的瑰宝。
  • 聖殿突出分別為聖的空間、禮儀、祭司和節期。聖殿的器具和位置具意義。
  • 禮儀作為神與子民間可見和有形的表達,注重崇拜者在與神相會以先的準備。
4.被擄與歸回時期: 重新強調崇拜中的禮儀和祭司的職份
  • 聖殿被摧毀後,集體與獻祭崇拜被先知教導的個人崇拜所取代:着重於認罪與悔改。
  • 會堂成爲猶太人的宗教、教育與社交中心;是他們禱告、讀經、教導聖經的地方。
  • 沒有禮儀也沒有祭司體制,會堂的聚會注重認信、禱告和聖言的教導。
5.會堂崇拜的元素
  • 讚美:根據《他勒目》。
  • 讀經:特别通行的是詩篇。
  • 示馬:獨一真神、獎罰信條、追求聖潔。
  • 祝禱:讚美、祈求、感謝。
  • 妥拉:記載摩西五經和教導經卷。
  • 講道:解釋剛才所念的經文和講解應用。
6.新約時期的崇拜
  • 初期教會在哥林多信徒熱情自由的崇拜模式和猶太信徒重儀式的模式中求取平衡。
  • 基督的死成了永遠的贖罪:新約的敬拜以基督為中心,亦即建基在救贖的基礎上。
  • 一個發展的過程:不同區域和語言的信徒組織在崇拜方面有多樣化的發展。但至終崇拜聚會趨向於固定、按程序進行。
  • 家庭教會崇拜,徒2∶42-47;整體生命崇拜,林前12章;禮儀崇拜,啓4-5章。
7. 第二世紀的崇拜
  • 崇拜著重在聖道及主餐:崇拜的模式按次序是聖道、主餐、禱告、歌頌、啟應文讚美、祝福(林前16章)。
  • 基督徒分成小組崇拜:根據家庭聯繫、語言、國籍,或跟從向他們傳福音的老師。聚會是冒著被捕甚至死亡的危險。
  • 星期天聚會有兩重意義:創造宇宙的第一日、耶穌基督從死裏復活的日子。
8. 第三世紀的崇拜
  • 崇拜聚會程序附加了多項禮儀,好比:敬禮文,獻心頌,聖哉頌等。守主餐時,信徒以聖哉頌導入感恩禱文。
  • 禱告以及宣讀經文時,會衆站立,以示這是很重要的,同時他們更採用一些手勢或象徵性的行動,表示尊重。
  • 這時期的文獻有:使徒傳統、使徒遺訓、革利免的著作、及俄利根的著作。
9.第四世紀的崇拜
  • 信經於這時期訂定,崇拜發展為一種較為固定的方式,這時期稱為基督教的古典時期,又稱為教父的黃金時代。
  • 東方教會:受啓示錄第4和5章,敍述天國崇拜的形像影響,高度禮儀化,輝煌美觀,同時也極神秘。
  • 西方教會:加利亞禮儀冗長和有伸縮性,羅馬禮儀嚴肅、簡單與樸實。
10. 中世紀前的崇拜
  • 崇拜是一種奧秘:禮儀被視為崇拜的本體,可使參與者聖化。
  • 崇拜趨於敬虔化和靈修化:感恩禮是一種鍛鍊敬虔的途徑,聖餐滋養靈性。
  • 圖像:圖像不僅是藝術作品,運用圖案畫像來陳明基督教基本信仰的一種形式。
  • 敬拜禮儀一切依照經本的規格進行。初期教會的團體禮儀,逐變成神職禮儀。
11. 十六世紀改革時期的崇拜
  • 注重聖經、講道、和所有會衆的整體參與。
  • 崇拜恢復經文誦讀、恢復宣講神的道。
  • 崇拜是對神恩典的回應、神話語的順服。
  • 崇拜應適應社區歷史和會衆的語言與文化。
  • 崇拜應當維持聖道與聖餐兩部分的結構。
12. 廿世紀當代禮儀更新
  • 聖靈跟神的話是敬拜禮儀的兩大主軸。不拘禮儀及自發性。重新強調教會節期。
  • 感恩禱告被理解為福音的宣告。重申基督的死和復活,塑造會衆的價值和態度。
  • 唱頌詩篇、聖詩和新詩;音樂要配合崇拜主題,配合嚴謹的禮儀結構和神學。
  • 額外崇拜:復和崇拜和醫治崇拜,使人經歷神的醫治和救贖。
13. 靈恩崇拜
  • 強調經歷神的臨在,神的能力和彰顯聖靈的異能和啟迪的恩賜。
  • 強調全人的敬拜:盡情的歌唱、拍手和叫喊、即興或編排好的舞蹈和表演,用話劇、音樂、藝術和顏色作為神聖記號。
  • 崇拜是被激發的祭司以感恩祭服侍神;強調音樂人的先知角色。
  • 將真理的表述口語話,主觀性的經驗成為靈恩敬拜模式很重要的支撐點。
14. 敬拜讚美
  • 強調神的臨在性、對聖靈敏感、講求個人經歷。音樂及詩歌為中心;音樂激起情感並為信息作好准備。
  • 重視流暢的進程。歡慶,喜樂,激昂,富動感及輕鬆的歌唱與神有密契及相遇。
  • 強調肢體生活及實際運用;會眾在崇拜中能積極的參與、自由的表達及回應,感受到與神親密的相遇,看見聖靈的大能。
15. 匯聚崇拜
  • 重新看重聖禮、揉合各宗派信仰的基本元素和傳統,同時保有本身教會的特點。平衡崇拜中各元素,使用藝術、記號和象徵。
  • 強調個人救恩、聖經教導、聖靈的工作和基督徒的服侍。認爲神過去與現在的作為一樣重要;強調神的超越性及臨在性。
  • 在歡慶、激昂、威嚴和認真中求取平衡。強調講台呼召,釋經講道,強調應用。
16. 敏於尋道者聚會
  • 上午11時的聚會是教會接觸未信者的黃金時間。未信者需要固定而經常地接受福音的刺激,SSS讓尋道者每週參與風格與信息都適合他,而沒有呼召他們決志而帶來壓力的週會。
  • 由於世界的文化喜歡輕鬆搞笑,縱使崇拜不是娛樂會眾的表演,但與神相遇的崇拜不應沉悶。善用藝術溝通的價值,媒體話劇的製作、技能與執行要夠水準,以至能發揮效力。
  • 成功的教會:Willow Creek Community Church;Saddle Back Community Church;Calvary Church。
17. 結語:檢視、發現、調整
  • 敬拜是在現在的時空,重演歷史事件、記念歷史事件、更是在心靈對歷史事件的重演、記念及經歷。
  • 敬拜使人在時空中、在神秘中,結合了過去的歷史、歷來的傳承、古代與當代的文化,現在與未來的心靈歷程。
  • 以基督事件為中心的聚會、以基督救赎為中心的講道、以神國度為中心的思想、和以神的末世性為中心的生活。

II. 聖公會—公禱書崇拜

1. 《公禱書》的神學
  • 聖公會的傳統是公禱書的傳統。没有任何的禮儀傳統,像聖公會一樣,在唯一的一份文獻中一絲不苟地詳述,崇拜的禮儀確定於一書之内。
  • 公禱書為普世聖公會的聯係和合一的象徵,亦是一個有法則的崇拜。公禱書是保存聖公會信仰的重要途徑。
  • 公禱書参合羅馬天主教、信義宗、慈運理派、加爾文派的禮拜儀式而成,把聖經的教訓在整個禮儀上貫徹出來。
  • 主張崇拜中講解有序;會衆積極參與在歌詠、言語及聖餐中。配合簡樸的儀節,同時亦能體會崇拜中的莊嚴肅穆。
  • 公禱書的禮文有2/3的内容是根據聖經而編訂,使整個禮儀呈現出一個以神的話語為中心和因信稱義的崇拜禮念。
2. 《公禱書》中的音樂
  • Matins: Venite exultemus, Te duem laudamus, Benedictus dominus, Benedictus, Creed,
    Lord’s prayer, Suffrages, Collects
  • Evensong: Magnificat I, Magnificat II, Nunc dimittis I, Nunc dimmittis II, Collects,
    Benedicite
  • Communion: Introit, Kyrie, Gloria, Creed, Offertory Sentence, Sursum corda, Proper,
    Prefaces, Sanctus, Prayer for the whole state of Christ church, Lord’s prayer, Agnus dei,
    Post-communion sentences
  • Burial: Opening sentence, Psalm 116, Lord’s prayer Suffrage, At the communion
  • 聖公會在聖樂方面的貢獻:1543年出版詩篇與靈歌集;1549年採用加爾文詩篇韻律。
  • 詩班的在主教座堂發展新的傳統:對唱的方式原為聖樂曲,後改造爲輪唱讚美詩。
  • 1662年的公禱書把讚美詩列入崇拜儀式中,詩班獻詩成為教會崇拜的常設部分。
3. 崇拜音樂與禮儀之間的關係
  • 進堂禮儀
  • 進堂詩:聚集會衆一起感恩讚頌
  • 宣召:詠唱或誦念
  • 憐憫頌:在認罪文和解罪文中間詠唱
  • 榮歸主頌:會衆與主領齊唱或以應答進行
  • 為基督的全教會禱告:之後或有詠唱
  • 聖道禮儀
  • 舊約 + 詩篇 (以應答方式進行)
  • 書信 + 哈利路亞頌
  • 福音書 + 禱告(可詠唱)
  • 講道 + 回應詩 (針對信息)
  • 信經:詠唱或誦念
  • 聖餐禮儀
  • 心裏仰望主 - 特序文
  • 聖哉頌 - 聖餐禱文
  • 感恩頌(主領)
  • 聖餐禮文 - 主已死,主已復活,主必再來
  • 聖餐禮文(續)- 主禱文
  • 掰餅之後 - 羔羊頌
  • 領聖餐時/領聖餐後 - 聖餐詩
  • 結束聖餐禮儀 - 三一頌
  • 差遣禮儀
  • 祝福:主領唱(誦)祝福詞
  • 阿們頌:在主領唱(誦)祝福詞之後,會衆齊聲回應(詠唱或誦念)「阿們」。
  • 差遣詩:按當日崇拜主題,以差遣為宜。
  • 殿樂
4.結語:檢視、發現、調整
  • 以真理為導向的詩歌更新:音樂風格、時代文化,和內容意義的更新。
  • 呈現信仰的國度性與上帝的包容性:認識並選擇合宜的音樂風格、了解所屬教會的傳統與文化,和嚴格的檢視詩歌的歌詞內容。
  • 建立一個全觀的敬拜音樂:理性與感性、客觀與主觀,和古典與當代間的平衡。

III. 詩班員的靈命塑造

1. 引言:從信仰及敬拜生命談起
  • 詩班員基本的靈命追求或靈命塑造和其它信徒没有兩樣。
  • 詩班事奉的特性及事奉性質,促使我們在思考詩班員的靈命需求時,有不同的側重點及切入點。
  • 詩班有怎樣的事奉性質與目標,就需要有怎樣的生命素質來達成此事奉。
2. 詩班事奉的特性
  • 表現(表演)與服侍(獻祭)的張力
  • 壓力與輕松的張力
  • 台上與台下的張力
  • 技巧與態度的張力
  • 卓越要求與彼此接納的張力
  • 高舉個人與榮耀上帝的張力
  • 愛好與負擔的張力
  • 感性與理性及紀律的張力
  • 表面與深層的張力
  • 個人與群體的張力
3.詩班事奉性質與目標
  • 透過音樂與歌聲來引領會眾敬拜上帝
  • 透過音樂與歌聲來傳揚真理(包括見證與傳福音)

    尋找出相應與上述性質與目標的素質,就成為塑造詩班員素質的方向;它包含了:
  • 音樂性與技巧上的鍛煉
  • 敬拜學與聖樂知識上的裝備
  • 靈命上的成長與成熟
4.詩班員的靈命塑造
  • 若要達到在上帝面前的虔诚,討他喜悅的生命素質,就要考慮到個人及群體的靈命「生態学」。它是全觀或整全的靈命塑造取向(a holistic approach of spiritual formation)。
5.靈命塑造的整全模式 (Spiritual Formation: A Holistic Approach)
  • 靈性體系
  • 關注:塑造在基督裏、敬畏父神、順服聖靈、遵守真理的生命。
  • 管道:敬拜,禱告,讀經,屬靈操練營。
  • 詩班:操練自己成為一位敬拜者、效法基督及結出聖靈的果子。
  • 教育體系
  • 關注:積累厚實的信仰養成,將信仰落實在生活層面。
  • 管道:主日學課程。
  • 詩班: 強調一種信仰傳承的認知,了解你的宗派神學與傳統。
  • 宣道體系
  • 關注:動員信徒宣揚福音的使命。
  • 管道:個人佈道、小組佈道、季節性佈道。
  • 詩班:強調詩班員的使命感、聖樂與宣教、聖樂佈道會等。
  • 事奉體系
  • 關注:動員所有肢體服事神與人。
  • 管道:認識事奉的意義、自己的恩賜。
  • 詩班:強調負代價及紀律性的事奉。
  • 牧養體系
  • 關注:促使信徒活出信、望、愛的具體處境。
  • 管道:多元年齡層及背景的牧養群體。
  • 詩班:強調團隊的事奉生活、呈現與音樂一致的和諧性。
6.結語:檢視、發現、調整
  • 做基督的跟隨者,效法基督。
  • 與神的性情有份、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
  • 與神、與他人、與自己都有和諧的關係。
  • 在基督裏,在真理中得自由,聖靈充滿。
  • 關心神的國度、大使命、神的教會。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文章發表:崇拜設計之思與行~以「受難節」崇拜為例

崇拜禮儀中的詩班角色與功能

認識泰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