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August, 2016

鄉音聖歌謠

Image
首先 ,向主裡各位牧長、長輩和弟兄姐妹問好,願上帝的平安和各位同在!也謝謝樂齡學院院長邱仁發牧師,給我這個機會參與這次盛會,與大家分享鄉音聖歌謠。 鄉音 是水土之音、是家鄉的口音, 是我們屬於的那個地方、那個時空,是一直存留在我們腦海中的深度記憶。母親用它來為我們唱搖籃曲、教我們牙牙學語,我們在鄉音中啟蒙,伴著鄉音長大,它是我們最能表達情感的載體。 早年,我曾祖父從廣東普寧到曼谷宣教,我祖父娶了當地土生華人女子為妻,祖父母後來移居檳城,因此,我父親是道道地地的檳城人。他在出國留學期間認識了我母親,她是怡保人。從祖父母到父母再到我,一共三代人,都是由來自廣東順德的媽姐一把照顧。這些媽姐和我們一家一起生活,一個負責照顧小孩,一個負責煮飯,一個負責打掃。對我而言,無論是祖父的潮州話、祖母夾雜著泰語的潮州話、父親夾雜著馬來語的檳城福建話、還是母親和媽姐的廣東話,都是我熟悉的鄉音,只要鄉音不改,牽掛就在,只要我的記憶在,鄉愁就永遠在。每一次聽到鄉音,就忽然感覺非常親切,特别感動,没有别的,那是我内心的原鄉文化基因在呼喚,要我找回心靈的故鄉! 鄉音是縈繞在我們生命之中的一種旋律;鄉情是澆築在心靈之中的一種惦念;而鄉愁則是焊接在肉身之中的一種情愫。我們離不開,撇不清,也捨不得丟失。 歌謠 可以分為自然歌謠和創作歌謠,自然歌謠是指民歌或民謠,通常是指詞曲作者不詳、靠口傳的創作,是民間大多數人心情的寄託,呈現的是平民生活的真面貌。通常音樂學者較常用民歌,因為重視的是音樂的部份;而文學者較常用民謠,認為是一種口傳的文學,重視的是歌詞的部份。(歌是指人的聲音,謠是指聲音逍遙) 在漢族傳統的農業社會中,歌舞和戲劇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娛樂。而歌謠是具有娛樂功能的,戲劇歌謠的演出,除了娛樂助興,也具有教化的功能。因為在識字率不高的社會中,多數人無法經由閱讀書籍來獲得知識,而透過戲劇歌謠的觀賞和傳唱,可以得到一些生活中的常識。 小時候我家裡的媽姐,教會我唱許多閩粵歌謠,有一首流傳自宋朝的《月光光》,我透過歌詞,意識到要好好睡覺以致快高長大,就可以分擔父母的辛勞。還有一首是《氹氹轉》,我透過歌詞,就記住五月初五是龍舟節。大家耳熟能詳的《天烏烏》,歌謠辭以「天烏烏,欲落雨」引出平民生活的事物、經驗和感受。歌謠可說是傳授知識給大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