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December, 2002

崇拜與神學

Image
地點: 女皇鎮浸信教會 講員:黃婉嫻傳道 日期:2002年11月30日 引言 基督教傳統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固定的崇拜禮儀(liturgy);而平日的禱告和崇拜,對基督徒的神學(信心經歷的反省)反思很有影響。自從第一世紀的教會開始,這一點就受到注意。有一句拉丁文的名言lex orandi, lex credendi 可大致譯為"你如何禱告便決定你如何相信",表達出神學與崇拜相互影響的事實。基督徒所信的影響他們禱告與崇拜的方式;而他們禱告與崇拜的方式,也影響他們的信仰。 亞他那修特別強調,向基督禱告、敬拜的操練,在神學上十分重要;因此崇拜模式與做法是必須考慮在內的。 Geoffrey Wainwright(衛理公會的作者)在Doxology一書中指出,從最早開始,神學主題便被包括在基督徒的崇拜中。教會的崇拜禮儀含括理性的成份,不單是感性而已。可見,崇拜與神學反思是在生命裏的連結。 (一)神觀 既然基督徒所信的影響他們禱告與崇拜的方式,而他們禱告與崇拜的方式又影響他們的信仰,那麼,我們有必要對各別的神關作一剖析: 上而下的神学进路強調神的超越性(transcendent):神是絕對的他者,跟人之間有一個不可越逾的鴻溝。在這前提之下的崇拜方式就趨向嚴肅性的(參不同崇拜模式比較一表),為的是顯明神的威嚴;但是這樣的敬拜卻帶給人距離感,即遙遠又冰冷。 下而上的神學進路強調神的臨在性(immanent):將神視如朋友般的親近、注重人的存在性,如焦慮/不安/恐懼、人的處境、人的需要、人的內在性、主觀性和自由、因此這個前提下所演變出來的崇拜就是從人作出發點,讓人感覺神是親密的,敬拜的高潮就是人進入神的親密,人是認同神的、神也是認同人的,很注重人的需要、感受、經驗和經歷,這是導致偏差的部分。他們也從自然界和世界的思潮去推演出上帝的存在:18-19世紀,現代神學/自由神學抬頭,當時的人不相信神蹟,科學的世界觀是他們所能相信的,因此他們必須把基督教科學化、拿掉神秘的外衣、破除神話,以致能遷就科學。 上和下的神學進路強調的是兩者兼具,是兩者並存非並重(both but not either or):如匯聚式崇拜(Blended Worship)。賽6說:v1a主坐在高高的寶座上(這裏帶出上而下為優先的秩序:是以神為先、以聖經啟示為優